【学员来稿】学员培训心得选登

文章来源: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29浏览次数:570

榆溪笔记之


我在复旦听讲座

乔峰


深秋的陕北高原秋叶萧瑟、寒意袭人,在这样的季节我们一行人抵达江南上海,将要在上海这座中外闻名的中国改革前沿高地学法取经,而复旦大学即是此行的取经地。路虽远,心向往,身未到,灵已至。


在复旦,我看到了什么


初临复旦,带着好奇,瞻仰了书刊、电视上无数次见过的复旦大学校门。真实的校门红砖铁门、白灰勾缝、横亘一水泥预制板算作梁,远无想象中阔气、排场。除了门楣刚劲有力的“复旦大学”四个字在昭示着这就是那所斐名华夏的百年名校外,再无华丽之所。对于见惯了充斥全国各地的高大上的大学城,复旦的校门难免有些显得寒酸、老旧,甚至还不如笔者所在的高原小城某中学校门华丽大气。

进入校园,到处是粗可环臂的大树,有松柏、水杉、杨柳,然更多的是梧桐。校内楼宇有新有旧,新者没有刻意招摇,旧者也无专门做旧,就那样,自自然然、与世无争地在那站着、立着、看着。看着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怎么来,如何去。

复旦的校园不同于我走过的内陆大学,以前感受过的大学节奏是慢的、语言是汉的、氛围是慵懒的,到处在上演着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甜蜜场景,不像校园,倒像大观园。复旦不一样,也许源于其落户于知名快城导致其慢不下来的环境,也许源于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使命感,总之,无论是专家教授、莘莘学子、亦或杂护工友,无不脚步繁履、行色匆匆。复旦充满了朝气,给人以激情与希冀。

在这里,我看到了先进与落后的差距、看到了文明与陋习的差距、看到了精细化与粗放式的差距、看到了开放与闭塞的差距、还看到了很多很多……俗话说,大学者要有大树、要有大师才配叫大学。复旦,大树是有了,大师呢?抱着不看广告只看疗效的心态,我圆梦复旦,认认真真地做了一周的复旦学子、专心致志地听了一周的复旦讲座、凌乱了平静十余年的心湖。


在复旦,我听到了什么


大多数讲座被安排在了复旦的地标性建筑——光华楼,听说是为了庆祝建校百年而建的,复旦人自豪地说那是他们最好的楼。

我们在最好的楼宇的一间普通教室共听取了十次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学习就要有个学习的样子,况且,重返校园亦是时常萦绕在我梦境中的镜像。因此,我谨记前辈传授的“三结合”学习法(即:听与记结合,听讲课,记重点;感与悟结合,听课感受与主观悟性相结合;你与我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每一位“你”的优点),在而立之年,又当了一回学生。如果央视记者问我那个经典问题:“你幸福吗?”我的回答一定是:“幸福满满,夫复何求”。有时候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有幸聆听的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潘克西博士后、经济学院教授张晖明博导、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磊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教授付连康先生,上海商学院张建华教授等所作煤炭工业改革、金融改革、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的讲座。

教授们讲到了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自我革命,否则死路一条;讲到了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是从管人管事向管资本转变;讲到了互联网+最大的变革是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模式的转变;讲到现代政府就要像空气一样,虽然感觉不到,但却无处不在、不可缺少……

专家们的讲座格局宏大、立意高远、高屋建瓴、思想超前、信息量巨大,既有当今全球全国的发展态势,又有立足于我们自身的应对策略;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通俗易懂的实践案例;既有党建理论,又有经济知识。从他们的讲座中,你能感受到学者对国家、民族的强烈忧患意识,对学术的独立思考,对民生的深深关切,对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这一切,听后对我启发很大、启示很多、启迪很深。


在复旦,我想到了什么


时间就像沙漏一样,悄然流逝,几天的学习很快结束了。回到家乡后,与同学们交流,大家一致的感受是“和教授们相比,我们就像傻子一样”。的确,我们的知识面、信息量和教授们相比,远非一个量级可言。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自己傻,说明还没真傻,还有得救。复旦,她毕竟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一些什么,或许你现在还未感觉到,终有一天,她会让你深切地知道她已融入你的血脉,让你知道她的存在。毕竟,我们还是有所思、有所想的,自然会有所为的。

想到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我们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抄抄毛著邓论、翻翻报刊杂志、看看新闻网页,偶尔浅读一两本小说刊物。虽然这也是学习,但远远不够。榆林距离上海也就1600多公里,地理距离虽远但也没有那么遥远,然而体现在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的差距岂止千把里,简直是恍若隔世。我们偏安于陕北一隅,坐井观天,近1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令不少人飘飘然,简单地把人均GDP1.4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同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则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追赶上海速度,需要我们全面学习。一要学最新政策,记得上海自贸区办公楼大厅镶刻着“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话,这句话常常听人说起,但是真正做到的恐怕不多。上海自贸区之所以能成功或许就源于对中央政策的吃准、吃清、吃透。反观我们,得了“上级依赖症”,只满足于上级怎么要求我们就怎么做,而在“法无禁止即可为”方面做的还差强人意。从这个角度看,政策就是生产力,学习政策也能产生GDP。二要学习专业知识。听讲座后,我才深深感觉到自身专业知识的贫瘠。比如,举国上下热炒的“互联网+”概念,我仅仅停留在“+互联网”的阶段,远未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将会带来社会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变,将会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

想到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老先人常讲:“吃不穷、穿不穷,打划不到一辈子穷”,强调的就是计划的重要性,而好的计划是离不开聪明的脑袋、解放的思想的。当我学习了洋山深水港的建设经验后,被震撼了。上海市依托洋山这一不到2平方公里,远离海岸30公里的微小孤岛,用5年时间居然打造成年吞吐量近3000万标准箱的世界第一繁忙大港。创造了上海神话、中国奇迹。我想这恐怕都离不开思想的高度解放,没有思想的解放,怎么能构造建筑出长达32公里的东海大桥呢?没有这座桥,洋山也就是一小岛而已。所以,奇迹也许源于一个脑洞大开的妙想。市委、市政府把榆林定位为“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落后固然有方方面面,但是思想方面的落后必然是最为根本的。期待着同仁们对改变落后地区这一命题尽快破题。

想到我们必须要创新求变。面对经济社会新常态,我们是回到过去?停在当下?还是走向未来?我想如果还翻老皇历,还念旧经文,怕是不行的。比如在全球经济疲软、能源需求下降,煤炭产业遭遇断崖式下跌的特殊背景下,榆林市困则思变,打造了“榆林煤”“榆林兰炭”原产地商标,攻克了“榆林兰炭”火太硬不适用于供暖锅炉这一科技难题,实施了榆林煤走出去战略,2014年生产原煤3.62亿吨,产销率达97%。这就是创新思维之花产出的硕果。煤炭销售领域创新销售理念、模式,我们成功了,我想对别的领域亦有借鉴意义。创新者强、守旧者亡,这是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想到我们要务实接地气。上海很好,无论是气候、景色、还是人文经济社会发展都很好,不愧为东方巴黎、中国经济重地、开放开发高地。但是不是别家好的模式都适合于自己。我们还得认认真真去考察、踏踏实实搞调研、实心实意谋发展,摸清底子、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把真正适合我们的好经验、好办法引进来,让改革创新之花在陕北高原落土发芽、开花结子,孕育出政府放心、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硕果。学习在路上、发展在路上、改革在路上,我们都在路上。

复旦没有教给我们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似乎也没有让人明显觉得哪些方面长进变化较大,但是隐隐的好像又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或许这就是大学之用吧。她给予你的就是除门之外的那扇窗,也许仅有一条缝,那就是启迪、智慧,对一个人而言,一条缝就够了。

复旦,感谢你,怀念你。